资讯中心NEWS CENTER

荣誉资质

品牌合作BRAND COOPERATION

首页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玻璃器皿的魅力——天然与人工的结合

发布时间:2019-07-19 11:55:03

        玻璃,中国古时称之为“琉璃”。清朝学者孙庭辁在《颜山杂记~琉璃》中说:“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然后生。”孙庭铨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的一番描述,展示了玻璃作为人类历史上运用时间较悠久材料之一的基本性质,也说明玻璃制品既是天然与人工的结合,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玻璃器皿的魅力--天然与人工的结合:
  据《简明大不列颠百科辞典》定义:“玻璃通常是一种透明而坚硬的固体,由某些液体冷凝而成。这种液体在冷凝的过程中不会结晶,而是越来越稠,直至成为固体。在一切能形成玻璃的物质中,二氧化硅应用较广,常与其他的辅助材料按不同的配比混合后熔成各种玻璃。”
  孙庭铨在《琉璃》一文中指出“石”(是指以二氧化挂为主的矿石)为玻璃的主要材料,硝为助熔剂,铜、铁、丹铅为着色剂,三者既缺一不可,同时也需要人工“锻之”才能合成。
  玻璃的产生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欢乐,更带来美的创造和丰富的想像力。据传,自然形成的玻璃是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船员在沙滩上偶尔发现的。
  但几千年前在沙滩上好奇于一块充满杂质又粗砺不平硬块的船员,根本无法想像他们手中那些被后世称作玻璃的材料会给人类带来如何的福祉。今天人类社会,从建筑到家具,从交通到通讯,从用物到装饰,从学习到科研,从生活到娱乐,已经难以离开玻璃这种苍天賜予人类古老而神奇的材料。
  玻璃的神奇在于它是一种非常坚固而又髙度透明的物体,表面光泽,折光美丽,虽然脆而易碎但格外耐腐蚀,不易褪色风化。玻璃很硬,在室温下具有弹性,其硬度适于雕刻加工。同时玻璃具有可塑性,玻璃的复杂成分使玻璃有各种表象。玻璃既非名副其实的固体,又非货真价实的液体,经常被描述为“物质的第四形态”。熔融的玻璃在适宜的温度下呈半流体状态,极易塑形和有效定形,控制其黏度可拉制成不同长度的管状或棒状。这些正是玻璃奇异的材料魅力和造型诱惑力所在。
  玻璃起源于古代,发展于现代,是人工制造但又不失自然之美。玻璃还是一个大千世界,不同的原料配方可形成不同特性的玻璃。有的晶莹透彻,有的冷峻坚硬,有的温馨可人,有的郁重沉稳,是一种充满张力的神奇物质。
  丰富的玻璃配方形成玻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人类来讲,玻璃是一种非常友好又很有个性和特征的材料。它很能适应人类的需求,可添加各种各样的成分,显示各种各样的面貌,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它似乎没有添加的极限,施于它的各种处理方式也似乎没有极限。人类利用其材料特性,在玻璃器装饰工艺中形成了丰富的工艺手段。它能被任意地进行抛光处理和精雕细凿,而且既洁净、耐久,又坚实。玻璃几乎可以被塑造成任意造型,不论是通过铸造、吹制、雕琢、磨刻,还是酸蚀、喷沙、镀膜、压印,它始终具备高度个性化的本质。
  玻璃材料视觉上的特征是个性突出。玻璃的透明性是其极具特征的个性,这是其他材料无法与之媲美的。透明构成了玻璃作品的神秘和优美,透明无瑕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纯洁晶莹的审美感受,也激发各种比喻和想像。
  在光的配合下玻璃有着几乎是无限的各种表象,从透明过渡到半透明再到不透明,从明亮的镜面反射过渡到漫射再到毫无光泽的雾霜表面。从一个实体到折射出虚像,深邃的透明,无穷的变幻,柔若丝绵,坚如金刚,既有成形成色的规律,但又每每摆脱羁绊突现奇异,玻璃实在是一个“上帝”赋予人类的宝贝。
  玻璃器从工艺的流程角度可以分为熔制工艺、成形工艺和表面装饰工艺。一件玻璃器皿的较后完成就是“石”与“火”与“水”的完美结合。丰富的玻璃世界中有以各种工艺制成的玻璃制品。有模铸的、吹制的、压制的、雕刻砂蚀的,等等。不同的玻璃工艺语汇表现出不同的作品风貌,而对各种成型工艺的了解,能加深人们对玻璃的进一步理解。
  玻璃从原材料到合成各种玻璃首先是熔化的过程。熔制玻璃有坩埚炉,也有池炉。玻璃成分与熔制工艺密切相关。坩埚炉可以随时换料,也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坩埚内熔制几种性质的玻璃,还可以根据炉内不同位置的温差放置不同熔点的玻璃坩埚。池炉则具有熔化率高、耗热量低、容量大的特点。
  熔化的玻璃要慢慢降温,才能使之黏度越来越大直至凝固;如果冷却太快,其中一部分会结晶,变得混浊发脆导致容易碎裂。这个降温过程称为“退火”,每件玻璃器都要经过这个过程。
  由于玻璃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可逆性和渐变性,使得玻璃的成形方式极为丰富。有液态下的流、滴、淌、吹、铸,有半固态下的捏、拉、缠、压、弯,还有固态下的磨、切、琢、钻、雕等丰富的加工方法,可使原本无生命的玻璃变成一种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材料。
  玻璃的成形工艺是将玻璃塑造成人们需要的形状。玻璃的成形工艺可以是将液态玻璃固化的方法,也可以是将固态玻璃改变形状的方法。将液态玻璃转化为固态玻璃的方法也可以称为玻璃的“热工艺”,改变固态玻璃形状的方法则可以称为玻璃的“冷工艺”。
  不同的工艺手段也可以在同一件玻璃品上施用。如套料工艺,先以吹塑、模塑的方法形成腔体,再以琢磨、镌刻的方法形成细部;又如失蜡浇铸法,经历从塑到铸,再到磨、雕等多重工艺。
  一件玻璃器的较后完成往往在制作上具有多种工艺的复合性。仔细观察玻璃器,不同工艺有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成型特点。手工热加工吹制有着一种淳朴本质的风格,体现自由自在的个性,其作品往往是独件的;铸模浇制的作品形态丰富,细腻多姿,也便于复制;雕刻琢磨的玻璃制品,精雕细凿,变化丰富;而借助机械加工的玻璃作品则简洁明快,线型挺拔,精致严密。总体上,热加工工艺具有柔美的特性,冷加工工艺具有刚性美的特征,而复合加工则有刚柔相济的特点。
  运用玻璃材料的特性,发挥玻璃工艺的各种技巧,可充分体现人的灵性和智慧,玻璃材料完全可以成为当今艺术家创造力的源泉和理想的加工材料。当材料与形态、效果与意趣协调一致,即材料成为观念的物化时,艺术创作就达到理想的境地。与传统的工艺手段相比,现代玻璃技术的发展更尝试将材料特性作为创作理念的一个部分加以发挥;反过来,材料的研究也可以促进理念的深化。突破材料的限制,使玻璃器皿艺术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个体思维的过程和时代的审美变化,是现代玻璃艺术永远的课题。

玻璃从材料和工艺角度讲,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多样性。玻璃可以根据需要配制成不同的成分结构,并可以加工成透明而坚硬的固体物质。稳定性:玻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玻璃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室温下具有弹性,且当表面无裂纹时的抗张强度很大。
  第二,透明性。玻璃的透明性有不同表现,有全透明、半透明、甚至几乎不透明的,有有色透明和无色透明,有非常纯净的透明和充满气泡杂质的透明。以透明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材质感就是玻璃的魅力。透明材料的加工工艺和使材料如何透明的工艺都在玻璃器的工艺技术范畴之内。运用透明也是一种艺术想像,一种基于材质的工艺思维。
  第三,可塑性。在温度的作用下,玻璃从固体到液体的过程是逐渐变化的过程。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但有一个较宽泛、渐变的可塑态成型区域,不同的温度下玻璃会表现出不同的可塑性。从400-1500℃是一个很宽的成型区域,玻璃的状态由固体到软化到融化,使成形有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可塑性还体现在玻璃材料处理过程的可逆性。玻璃可经历软化后凝固,凝固后软化的反复造型过程。

       第四,折射性。玻璃对光具有良好的折射特性,光在玻璃中会有产生透射、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光将玻璃特有的材质美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利用折光作用,可达到或对比,或衬托,或单纯,或幻变的效果,是玻璃工艺的独特装饰语言。